我院自2012级学生开始,多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为“3+1”实践教学模式,即理论课学习3年,集中校外实习及毕业实习、论文(设计)1年。目的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合理增大实践环节在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社会资源,有组织的开展学生的实习、顶岗、实训等实践活动。各项校外实践活动必须遵守规范要求,要加强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责任管理和绩效管理,做到计划明确、组织严谨、实施有效、反馈及时、控制有力。
一、“3+1”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开展校外实践教学,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原则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应在“16877太阳集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集团”平台上建立,经校企双方协商,签订《16877太阳集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书》,《协议书》一式两份,校企双方各存一份,实习基地可集中或单独授牌。
二、“3+1”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时间段划分
16877太阳集团“3+1”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分为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时间为学生入学后的第7学期全部教学周;毕业实习、论文(设计)时间为学生入学后的第8学期,其中1-5教学周为毕业实习实践。
三、“3+1”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管理
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分实习(实训)的初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
(一)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初期管理
主要任务是制定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健全目标体系,完善岗位责任制,制订教学质量评估考核标准。
1.为保证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学校成立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和学生就业指导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指导委员会由5—7名委员组成,包括本专业领域内企业一线专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学院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其中企业或行业专家不得少于40%。
2.重点做好实习(实训)教学计划和目标体系的制定工作,规划实习(实训)应达到的目标、任务与各阶段时间的分配。这项工作要与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协商完成,保证计划的可行性。
3.分配好学生实习(实训)岗位,提前做好实习(实训)各项工作安排。
4.加强“实习(实训)动员会议”工作。各学院各专业在学生校外实习前均要单独召开动员会议,对学生进行实习意义和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安全生产和劳动纪律教育,同时使学生明确校外实习(实训)教学的任务和管理制度。
学院与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协议书》(具体工作由招生就业处统一负责,教务处存档),学生与学院签订《校外实习(实训)承诺书》。
(二)学生校外实习实训中期管理
主要任务是检查落实实习(实训)计划和目标的完成情况,检查辅导员和指导教师到岗和其他各项规章制度的履行情况,搜集实习(实训)教学资料和有关数据。
1.落实实习指导教师实际到岗情况。各学院要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实习指导教师到学生实习地点进行跟踪指导,联合实习基地相关管理人员,组织现场实习、实训教学。根据《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对于指导教师的岗位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定期召开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解决实习、实训教学中的问题。
2.规范和落实实习(实训)教学管理。为保证落实实习(实训)各项要求,需要各学院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3+1”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前向其发放《“3+1”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手册》,告知并监督学生认真阅读填写完整,及时掌握学生实习(实训)态度和技能运用情况等。
3.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及时表彰或通报批评,在全体实习生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4.建立教师入企指导常态化机制,其目的是:
(1)检查实习(实训)计划落实情况和《实习手册》使用填写情况。
(2)解答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遇到的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
(3)处理实习(实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后期管理
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不能流于形式,技术性比较强的岗位工种要在实习结束前对学生进行现场操作考核,实习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主动与实习基地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技能掌握情况等,对学生的成绩作出恰当、公平的评价,学生要实事求是,认真填写《实习鉴定表》及撰写《校外实习(实训)报告》。各院要综合学生的实习表现情况、实习基地评价及《实习报告》完成情况,将总成绩填入《鉴定表》,存入学籍档案。